至于概率问题,我举一个例子,张姓人口数量全国排行第三,人口近900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7%强,而开国将帅中张姓将帅最多,有120名,占开国将帅总人数的7.4%强,李、王、刘等姓氏都要排在张姓后面,这个概率不是很完美吗?
让我们一起看看,张姓开国将帅的简略事迹。
开国大将1位,张云逸,海南文昌人在开国十大大将中,张云逸的知名度和军事成就似乎更低,但他的年龄和资历却是最老的,而且他虽然是大将军衔,却领着元帅的工资。
张云逸1892年8月出生,比 *** 大1岁,在开国将帅中仅次于年龄更大的 *** 元帅,他早年曾加入 *** 先生领导的中国同盟会,参加了1910年的广州黄花岗 *** 、1911年的辛亥***、1915-1916年的护国战争和1926年的北伐战争,这样的资历在我我军没有第二个人。
张云逸曾与 *** 等领导白色 *** ,参加红军,历任红军第七军军长、 *** 副参谋长、粤赣军区司令员、红一方面军司令部副参谋长兼作战部部长等职,参加了历次反“围剿”和长征;抗战爆发后,主要在 *** 工作,历任 *** 参谋长、江北指挥部指挥员、副军长兼第2师师长等职,率军开辟苏浙皖边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山东军区之一副司令员、华东军区副司令员,主要负责指挥地方武装配合 *** 、粟裕领导的华东野战军作战,并组织上百万民工用小推车推出了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的胜利,为华东解放做出重要贡献。
开国上将2位1,张宗逊,陕西渭南人
张宗逊,陕西渭南人,一野名将,黄埔五期。
1927年,张宗逊参加了 *** 、卢德铭领导的秋收 *** ,并担任 *** 的“首任卫士长”,朱毛会师后,张宗逊逐渐成为红一方面军的重要将领,参加了历次反“围剿”和长征。抗战期间,张宗逊任八路军第120师第358旅旅长,参加雁门关伏击战、百团大战,后赴陕甘宁边区负责保卫中央和 *** 。解放战争期间,张宗逊隶属 *** 指挥,任西北野战军副司令兼第1纵队司令,粉碎国民的重点进攻,后期指挥一系列战役,对解放大西北作出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张宗逊历任 *** 副总参谋长、总后勤部部长等职。
2,张爱萍,四川达县人
张爱萍,四川达县人,1928年加入中 *** 产,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两次被捕却顽强不屈,转入中央苏区后,参加了第三至五次反“围剿”作战和长征,作战英勇,表现突出。抗战时期,张爱萍主要在 *** 任职,组织敌后抗日游击战争。解放战争后期,张爱萍在第三野战军任职,受命组建 *** 海军前身——海军,并任华东海军司令员兼政委,创办了之一所海军学校,和粟裕、萧劲光一起成为人民海军的重要奠基人。
新中国成立后,张爱萍指挥解放了浙东沿海的全部岛屿,后负责国防科工事业,为我国“两弹一星”、战略 *** 、战略核力量的建设与发展倾注大量心血,做出了杰出贡献。
开国中将14位1,张震,湖南平江人,三野名将,曾任 *** 副 *** ,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2,张藩,湖南浏阳人,曾任 *** 副司令员。
3,张才千,湖北麻城人,曾任武汉军区司令员。
4,张天云,湖北红安人,四野名将,曾任总后勤部副部长。
5,张仁初,湖北红安人,三野名将。
6,张令彬,湖北红安人,曾任总后勤部副部长。
7,张达志,陕西佳县人,曾任 *** 司令员、炮兵司令员。
8,张池明,河南新县人,四野名将,曾任总后勤部副部长、炮兵政委。
9,张贤约,河南商城人,曾任总后勤部副部长。
10,张国华,江西永新人,曾任 *** 之一政委。
11,张经武,湖南炎陵人,曾任中央 *** 部副部长。
12,张南生,福建连城人,曾任 *** 副政委。
13,张祖谅,河南商城人,曾任 *** 参谋长。
14,张翼翔,湖南浏阳人,曾任二炮司令员。
另有开国少将103位,名单如下。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明末名将祖大寿的墓为何在加拿大?众所周知,古代封建时期大多朝代都盛行陪葬制度,这主要跟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很大关系。因为人们思想封建迷信,对鬼神之说很是相信,于是临死前就会选好一块风水宝地,死后让家人将陪葬品放入墓中,希望自己 死后也能享受生前的富贵荣华,皇室中人以及帝王就更不用说了,他们的墓葬规模宏大,墓室中的珍贵陪葬品更是数不胜数。只不过陪葬葬制度出现后,也随之衍生出了一种职业,那就是盗墓贼。其实大家都知道,墓中的陪葬品有着极高价值,有些人为了利益,便会去盗墓,希望让自己过上好生活。
只是,这样的行为却是不道德的,甚至还成为了一种骂人的诅咒,当然这只是在我国,国外可不一样,他们对这些并不重视。在清末明初,我国正处于混乱局面,外国人经常会看到我国有人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盗墓。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墓地都得到了挖掘,但还有很多并没有被发现。
说加拿大曾经发现了一座完整的中国古墓,墓主是明末清初有名的将领祖大寿。祖大寿曾是明朝的一位名将,先后两次投靠清朝,最后成为了清朝重要将领。可为何他的墓地会出现在加拿大?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 文物1918年,英国的一位皮货商克罗夫茨去到了加拿大,私底下还买了几件文物,想着把文物 *** 到英国赚点钱。只不过他的想法并未得逞,这些文物还没有被装上船,就直接被加拿大警方给扣下了。为此,克罗夫茨被戴上了 *** 文物的罪名,随时都面临着调查和起诉。没过多久,这件事情就被加拿大官方得知了,这次克罗夫茨就惨了,赔款就罢了,说不定还要被关进监狱。
然而不久后,加拿大安大略博物馆的威廉副馆长找到了克罗夫茨,希望能得到他的帮助。当时克罗夫茨身上没有多少钱了,面对这样的情况,他知道这是赚钱的好机会,但同时也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
于是,他就问威廉找他有什么事?威廉称:希望他能再次去到中国,能整回来一座完整的古墓,期间的一切费用不用他出,博物馆会全权负责。面对威廉的回答,克罗夫茨觉得这并不是一件小事,甚至都算不上是简单的 *** 文物了,其中存在的风险很大,若真被抓住了,不管是中国还是加拿大,所受到的刑罚都是重刑,这样岂不是要搭上一辈子,所以,克罗夫茨犹豫了。可博物馆副馆长威廉却承诺到:之后他一定会出来帮他作证,这样买回来的古墓既合法他又能得到两万加元的酬谢费。
去中国盗完整的墓只是,为何这位副馆长威廉会如此着急从中国偷盗古墓运到加拿大?这是因为当时的中国,国内动荡不安,盗墓的情况时有发生,以至于文物流失,再说了,当时加拿大安大略博物馆里并没有镇馆之宝,这也导致博物馆人流量稀少,所以为了继续发展下去,博物馆就只能花一些心思,只是没想到他们却把主意打到了中国身上,希望能从中国偷回一个完整的古墓。
经副馆长威廉开出的诱惑条件,克罗夫茨终究还是没能抵挡得住,最终答应了他。更何况,克罗夫茨曾去到过中国,对中国很熟悉,而且在中国他也认识了很多朋友,于是克罗夫茨就踏上了盗墓的旅程。
首先他在天津找了一个向导,进一步研究了盗墓一事。刚开始他们面临的之一个难题就是,如何找到一座完整的墓?要知道,清朝皇陵规模庞大,肯定没有办法盗走,再说了那些有身份地位的墓地一般都很豪华,想要运输是很难的。即便如此,这也没能难倒克罗夫茨。那时,克罗夫茨确定好了要盗一个祖氏陵墓,并拍了很多照片寄给了加拿大的安大略博物馆,他告知博物馆,这座墓的墓主是明清的名将祖大寿,除此之外,还对墓主进行了详细介绍。
盗墓贼不远万里将墓运到加拿大经了解,博物馆的馆长相中了这座墓地。于是就回信让克罗夫茨尽快动手,将完整的陵墓运到加拿大。当时克罗夫茨想找人帮他一起把陵墓的砖瓦块打包运走,可向导却说,盗墓是死罪。那时克罗夫茨眼看着心心念念的2万加元快到手了,这时候放弃是不可能的。
后来他找到了一户人家,虽说这户人姓祖,但跟祖家并没亲缘关系,然后给了他们五百大洋,让他们以修缮祖宗陵墓的名义,开始拆墓。这件事情还被传到了京城清河县县长的耳朵里,并派人前来查看,可克罗夫茨却直接用一千大洋摆平了官府,这下他们则更加肆无忌惮的盗祖大寿的墓,最终祖大寿的墓被轻松打包在了箱子里。
据记载,墓地总共重约150多吨,其中石门石雕、石人、石桌都属于大件物品,像这样的盗墓世界上很少出现。之后,祖大寿的墓地所有物品都从天津塘沽装船运往加拿大。到达目的地后,他们又根据墓中的摆放重新摆好,就这样,祖大寿的陵墓被迁到了异国他乡。如今,祖大寿的墓地被陈列在加拿大安大略博物馆,去加拿大旅游的人应该都看到过。对此,有人称这并不是祖大寿的墓,而是其养子祖泽润的陵墓。据说,祖泽润和祖大寿一样,降清后也被封为了 *** ,只不过并没祖大寿有名。
结语祖泽润曾是锦州的副将,他跟随父亲降清后就被封为子爵,最后在湖南离世,被葬在京城附近的永泰村。若是这样的话,祖泽润的墓地被陈列在加拿大博物馆了,那父亲祖大寿的墓地又是在什么地方?据说,祖大寿的墓地在辽宁宁远也就是如今的兴城。根据史料来看,这块碑是顺治帝赠予的,但这并不能说明祖大寿一定被葬在了兴城。不知道你对此有何看法
山西出过哪些名人?上古时期
尧华夏族,古唐国(今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人。上古时期联盟首领,“五帝”之一。帝喾之子。十三岁封于陶(今山西省襄汾县陶寺乡),十五岁改封于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二十岁伐挚为天子(从兄长帝挚那里继承帝位),定都平阳。尧立七十年得舜,九十年舜代尧执政。他命羲和测定历法(老黄历),制定四时成岁,颁授农耕时令,测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完善政治为奴隶制国家产生奠定基础,任命鲧治理水患,开创禅让制。禹华夏族,安邑(今山西省夏县)人。黄帝玄孙,颛顼之孙(一说为六世孙),其父为鲧,史称大禹,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相传禹治水有功,受舜禅让继承帝位,建都阳城(今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一说为平阳)。禹建立夏朝,后人也因此称为夏禹,是中国古代传说时代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曾治理黄河水患,创造“国家”这一社会政治形态,划天下为九州、铸九鼎,留下三过家门而不入、涂山会盟等典故。后稷华夏族,稷山(今山西省稷山县)人,姬姓,称为稷王(又称为稷神或农神)。黄帝玄孙,帝喾嫡长子,尧的长兄,周族始祖,尧舜之相,农耕始祖,五谷之神,司农之神。建立国库粮食储备和畎亩之法,放粮救饥,教民耕种,是上古时代功德更大的三公之一。丹朱华夏族,帝尧长子,古唐国(今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人。据传丹朱不肖,尧将首领之位禅让于舜,帝尧逝后,舜让位于丹朱,为尧守孝三年,三年过后,丹朱自知为政不善,换位于舜。此外,丹朱是中国围棋界最早的“棋圣”,为祁姓刘氏家族的远古二世祖。春秋战国时期
晋文公华夏族,公元前697——前628年,绛都(今山西省临汾市曲沃)人。姬姓,名重耳,晋献公之子,春秋时期晋国第二十二任君主(公元前636——前628年在位)。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时期的第二位霸主,与齐桓公并称作“齐桓晋文”,留下退避三舍等典故。介子推春秋时期晋国(今山西省晋中市介休市)人,又名介之推,后人尊为介子。因“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等典故深得后人怀念。死后葬于介休绵山,晋文公因介之死深感愧疚,遂改绵山为介山,并立庙祭祀,并因此产生“寒食节”(清明前一天),介休也因此而名。晋襄公晋文公之子,晋国国君,晋国绛都(今山西省临汾市侯马市)人。晋襄公继承其父霸业,北伐狄人、西征秦国、 *** 卫国、南略楚国、重组六卿,将晋国霸权再次推向高峰,留下垂拱而治、崤山败秦、汦水退楚等典故。张仪华夏族,战国时期魏国安邑(今山西省万荣县王显乡张仪村)人,姬姓,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谋略家。早年入鬼谷子(王诩)门下,学纵横之术。后创“连横”外交,游说六国入秦,以“横”破“纵”,深得秦惠王赏识,被封为相国。廉颇(有争议,不明确)中山苦陉(今河北定州 但是家乡几代老人都说是当地——山西省平遥县)人,嬴姓,廉氏,战国末期赵国名将,与秦国白起、王翦、赵国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他们代表了战国时期军事统帅的更高水准,留下了负荆请罪,将相和的典故。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前238年,华夏族,古荀国(今山西省新绛县,一说山西安泽)人,战国末期赵国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为“荀卿”。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再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李冰约公元前302年——前235年,河东(今山西省运城市)人,战国时期著名水利工程专家。公元前256年——前251年被秦昭王任为蜀郡太守(今四川省成都市一带),任职期间,征发民工在岷江流域兴办水利,遵循道家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思想,与其子一同主持修建的都江堰闻名中外,是全世界最早的水利工程。两千多年以来,该工程为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至今仍是四川盆地重要的水利工程和名胜风景。汉朝
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88年——前141年),代地中都(一说金陵,均在今山西省平遥县)人,汉文帝刘恒嫡长子。前196年,汉高祖 *** 陈豨叛乱后,封刘恒为代王,建都晋阳(今山西省平遥县),汉惠帝七年(前188年)出生。在位期间,推行“削藩策”,平定“七国之乱”,巩固中央集权,勤俭治国,继续奉行先帝“与民休息”政策,发展生产,轻徭薄赋。与其父汉文帝刘恒并称“文景之治”,为其子刘彻“汉武盛世”奠定基础,是西汉乃至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帝王之一。卫子夫汉武帝第二任皇后,河东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人,史称孝武卫皇后,是中国历史上之一位拥有 *** 谥号的皇后。其弟为西汉名将,大司马大将军卫青。卫青卫青,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人。汉皇后卫子夫之弟,西汉名将,著名军事家、战略家,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封长平候。卫青首次出征即奇袭龙城,揭开汉匈之战反败为胜的序幕,曾七战七捷,收复和硕、河套地区,击破单于,为中国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重大贡献。善于以战养战、为将号令严明,对将士爱护有加、对同僚大度有礼,位极人臣而不立私威。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前117年),汉族,河东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人。名将卫青外甥,霍光兄长,西汉名将、著名军事家。善于骑射,勇猛果断。十七岁时拜骠骑校尉,追随大将军卫青,率八百骁骑深入大漠,大破匈奴骑兵。十九岁拜骠骑将军,封冠军侯,用兵灵活,不拘古法,善于长途奔袭、快速突袭、大穿插和大迂回作战。两次参加河西之战,大破匈奴,直取祁连山(在今 *** 首都乌兰巴托境内)。漠北之战后,封狼居胥,大捷而归,拜大司马,与大将军卫青同掌军政。霍光霍光,河东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人,霍去病异母弟,政治家,西汉权臣,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汉武帝临终之时,拜大将军、大司马,受命托孤辅政,辅佐汉昭帝,挫败上官桀拥立刘旦阴谋,汉昭帝逝后拥立汉宣帝,掌权摄政,权倾朝野。逝后葬于茂陵。两年后,霍家谋反,全族诛杀。汉末三国时期
王允太原郡祁县(今山西省祁县)人,东汉末年大臣,官至尚书令、太仆、司徒。密谋刺死董卓,联合吕布共同执政,后董卓余攻破长安,兵败处死。关羽关羽,字云长,河东解良(今山西省运城市)人,汉末蜀汉名将,诸葛亮称之“美髯公”。早年与张飞共同追随刘备,颠沛流离、辗转反侧,虽受曹 *** 厚待,但仍追随刘备,后刘备势力大增,关羽则镇守荆州,独挡曹孙,威震华夏(中国历史上获此殊荣者微乎其微)。关羽逝后,逐渐神化,民间尊称“关公”,历朝帝王多有褒封,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还是民间为祈求平安财进所供奉的“武财神”,留下了白马斩颜良、千里走单骑、刮骨疗毒、水淹七军等脍炙人口的英雄事迹。张辽雁门马邑(今山西省朔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曹魏“五子良将”之首,原为吕布战将,吕布败亡后,因关羽归为曹 *** 麾下,官渡之战后,在白狼山之战率领先锋大破乌桓并斩杀乌桓单于,后驻守合肥,抵御孙吴。合肥之战,率领八百将士冲击东吴十万大军,一路冲杀至孙权主帅旗下,大破凌统、甘宁等东吴大将,差点活捉孙权,令东吴大军披靡溃败、闻风丧胆,从此张辽威震江东,“张辽止啼”流传千古。徐晃河东杨(今山西省洪洞县)人,三国曹魏名将,曹魏“五子良将”之一,跟随曹 *** 征战无数、多立功勋,参与官渡之战、白狼山之战、南郡之战、关中之战、平凉州之战、汉中之战等多次重大战役,樊城之战助力曹仁击败关羽,被曹 *** 称赞“有周亚夫之风”。两晋南北朝时期
刘渊新兴郡(今山西省忻州市北)人,匈奴人。十六国时期前赵(汉赵)开国皇帝,匈奴首领冒顿单于之后,南匈奴单于于夫罗之孙。八王之乱之时,割据并州,建立政权,设置百官,追尊汉朝皇帝,用贤纳谏,恭俭勤劳。石勒上郡武乡县(今山西省榆社县)人,羯人,十六国时期后赵政权建立者,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奴隶皇帝。法显公元334年——420年,平阳郡武阳(今山西省临汾市)人,东晋高僧,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以为卓越革新人物,是中国之一位到海外求取经法的大师,是一位杰出的旅行家、翻译家。399年,以65岁的高龄从长安出发,经西域至天竺寻求戒律,游历30余国,收集了大量梵文经典,前后历时14年,对中国、东亚的历史文化影响甚大。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元宏),生于北魏原都城——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北魏第七位皇帝。五岁即位,年号太和,因年幼由冯太后临朝执政,进行一系列中央改革,太和十四年,孝文帝亲政,进一步推行改革,立三长制、行均田制,迁都洛阳,全面改革鲜卑族旧俗,穿汉服、说汉语、改籍洛阳、改鲜卑姓为汉姓,自己也改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 *** 士族联姻,参照南朝典章,改革政治制度,严厉 *** 反改革贵族,缓解了民族隔阂,促进北方各族人民融合发展,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军事等各方各面大力发展,史称“太和改制”。北齐文宣帝高洋,生于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汉化鲜卑人,北齐开国皇帝。在位初期励精图治、力行改革、劝农兴学、任贤纳谏……吏治清廉,对外征伐四克、威震戎夏,被称之为“英雄天子”。后期居功自矜、纵欲醺酒、残暴滥杀、大兴土木……最终饮酒暴毙。隋唐时期
尉迟恭字敬德,朔州善阳(今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人,唐朝开国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原为隋末地方割据群雄刘武周部下,后降李世民,跟随李世民攻打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等众多地方割据政权,曾于北邙山营救李世民。武德九年跟随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射杀李元吉,为***头功。《西游记》中,尉迟恭与秦琼为保护太宗皇帝免受龙王鬼魂之犯,日日夜夜据守在太宗房屋门前,成为道教传统门神,因年少时为铁匠,后世铁匠供奉为守护神。裴行俭绛州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人,唐朝名将、政治家、书法家,隋朝名将裴仁基次子。于太宗时明经科考试中选,得名将苏定方教授用兵奇书。历任西州都督府长史、安西都护,秦州右军总管,礼部尚书、检校右卫大将军。安西域、防吐蕃、大破突厥,功勋卓著。薛仁贵河东绛州龙门县修村(今山西省河津市修村)人,唐初名将,北魏河东王薛安都六世孙。薛仁贵于贞观末年投军,征战无数,曾大败九姓铁勒、降服高句丽、击破突厥,功勋卓著,留下“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脱帽退万敌”等典故。王勃约公元650年——676年,绛州龙门(今山西省万荣县)人,唐代文学家,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其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 七绝,代表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数量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滕王阁序》。武则天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县)人,中历史上唯一的女性皇帝(公元690年——705年在位),也是即位年龄更大(67岁)、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82岁),与西汉的吕后并称“吕武”。武则天14岁入宫,为太宗才人,赐号“武媚”。高宗时封昭仪,后为皇后,尊号“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高宗后,为皇太后于中宗、睿宗时临朝听政。天授元年,武则天自立为帝,建都洛阳称“神都”,改国号“周”,史称“武周”。上位时,大肆杀害唐宗室,兴起“酷吏政治”,但她明察善断,多权略、善用人,奖励农桑、改革吏治、重视人才培养及选拔,使得贤才辈出,史学家评价其统治为“政启开元,志治宏贞观”。狄仁杰并州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字怀英,唐朝武周时期宰相,出身太原狄氏,以不畏权贵著称。敢犯颜直谏,培养举荐忠于唐王朝的势力,是唐王朝得以延续发展的重要支柱。在任大理寺寺丞期间,在一年内判决大量积压案件,涉及一万七千人,却无一人喊冤,为千古流传之佳话。王之涣公元688年——742年,并州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唐代著名文学家、浪漫主义诗人。善无言诗,以描写边塞风光为胜,其作品多作为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但现存仅有六首绝句,代表作《登鹳雀楼》、《凉州词》。郭子仪公元697年——781年,并州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人,生于华州郑县(今陕西省渭南市),唐朝名将、政治家、军事家。早年以武中举,却未受重用。安史之乱爆发后,拜朔方节度使,率兵勤王保驾,收复河北、河东地区,拜兵部尚书;公元757年,收复两京,迁司徒,封代国公,后拜中书令;公元762年,河东兵变,封汾阳王,起兵平叛;公元763年,吐蕃攻破长安,调兵遣将,驱逐吐蕃、大破敌军。公元781年去世,享年85岁,陪葬建陵。王昌龄公元698年——757年,河东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一七绝见长,以赴西北边塞所作诗篇最为著名,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后人又誉为“七绝圣手”。王维约公元701年——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省运城市)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出身河东王氏,开元十九年及第,唐肃宗元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精通诗、书、画、乐……以诗盛名,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成“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管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白居易公元772年——846年,并州(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诗王”之称,代表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柳宗元公元773年——819年,河东蒲州(今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一生留诗文作品600余篇,散文笔锋犀利、讽刺辛辣。代表作《溪居》、《江雪》、《渔翁》。吕洞宾生于公元798年5月4日(农历四月十四),河东蒲州河中府(今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人,唐代道教主流全真派祖师,道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是道教的大宗师,道成之后,普度众生,民间尊为剑祖剑仙,传说于北宋年间应八仙之首铁拐李邀请聚会之时位列八仙。温庭筠约公元812年——866年,唐代文学家,诗人、词人,太原祁(今山西省祁县)人。是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出生于没落贵族,富有天赋,文思敏捷,然恃才不羁,又好讽讥权贵,所多犯忌讳,屡试不第,一生坎坷,终生潦倒。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称“温李”。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被尊为“花间派”之鼻祖,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与韦庄齐名,称“温韦”。五代十国时期
李克用神武川新城(今山西省雁门北)人,沙陀族,后唐太祖。年少时率军南下 *** 黄巢、收复长安,后与其他军阀长期割据混战,历有分封赏赐,后勤王保驾,封为晋王。907年朱温代唐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唐王朝正式覆灭,开启五代十国时代,李克用袭用末唐年号,以复兴唐朝为名与朱温对峙争雄,次年病死,其子立国,国号唐,史称后唐。石敬瑭并州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人,沙陀族,后晋开国皇帝。喜读兵书,推崇李牧、周亚夫,参与朱温与李克用的“梁晋争霸”,冲锋陷阵,战功显赫。后唐皇帝封赵国公,然君臣猜忌,起兵 *** ,却被困于太原,遂向契丹求援,割让幽云十六州(此举使中原王朝门户大开丧失险要,北宋时使 *** 与北方民族的对抗中常常使其压制而不能大一统),做个“儿皇帝”,在其援助下灭亡后唐,建立后晋。刘知远并州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人,沙陀族,后汉开国皇帝。原在李嗣源、石敬瑭麾下颇得战功,后契丹攻陷后晋,刘知远向契丹投降又节节抗击,称帝,改国号为汉,史称后汉。小更一下,给大家讲一个小知识:赵匡胤、赵光义在建立大送时曾火烧水淹山西诸城,大若晋阳、小如邑县,这是为何?自从两晋以来,到宋建立时分分合合计有600余年,大小割据政权无数,北方政权却多与山西有关,诸如司马、刘渊、石勒、李克用、石敬瑭、刘知远等晋人皆为帝胄,也有拓跋、高欢、李渊等在山西起兵即位天子,因此世人皆以为三晋大地必有龙脉,太原因此得名龙城。宋建立后,赵氏不能安心,害怕山西又跳出一个皇帝将自己推翻,因此火烧水淹断此龙脉,结果就真的没有再出现过挑战者了。但是赵氏也并没有因此而稳坐江山,大家都知道宋严格来讲并不是一个大一统王朝,就是因为北方契丹、西夏少数民族过于强大,本来儿皇帝石敬瑭就将燕云十六州割让契丹,中原门户已经洞开,赵又将山西天堑、太原重镇如此削弱,此后举全国之力都不能安定北方,只能年年岁贡以求平安。北宋时期
呼延赞并州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北宋著名将领,官至辽州刺史,抚州刺史。佘太君羌族,云中(今山西省大同市)人,又称折太君,名赛花,北宋名将杨业之妻、杨延昭之母,世有流传杨门女将等脍炙人口的故事。杨延昭并州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人,本名杨延朗,北宋名将。杨延昭自幼随其父杨业征战,杨业逝后,担负起北宋河北延边的抗辽重任,在多年与辽兵征战中,杨延昭威震边庭,人们将其守卫的遂城称为“铁遂城”,宋真宗称赞“治兵护塞有父风”。狄青公元1008年——1057年,汾州西河(今山西省汾阳市)人,北宋名将。善于骑射,精通兵法,勇而善谋。宋夏战争中,冲锋陷阵,战功赫赫。然而宋朝重文抑武,朝中猜忌,抑郁而终。司马光司马光(公元1019年——1086年),字君实,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省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主持编纂了中国之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生平著作甚多,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等。宋金元时期
元好问公元1190年——1257年,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省忻州市)人,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自幼聪慧,有“神童”之誉,是宋金对峙时机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擅长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篇成就更高啊,“丧乱诗”尤为著名。关汉卿约公元1234年——1300年,解州(今山西省运城市)人,“元曲四大家”之首,元杂剧奠基人。以杂剧成就更大,今已知有67部,现存18部,其中《窦娥冤》最为著名,被誉为“曲圣”。
明清时期
罗贯中约公元1330年——1400年,并州太原府(今山西省祁县)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主要作品有《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水浒全传》、《三国志通俗演义》……其中《水浒全传》与施耐庵合著,与《三国志通俗演义》并为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傅山公元1607年——1684年,山西太原府阳曲县(今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人,明清之际道家思想家、书法家、医学家。继承道家学派的思想文化,对道家传统思想作了发展,常以老庄之徒自居。经史之外,无所不通,兼通先秦诸子,又长于书画医学。与其余五人被梁启超称为“清初六大师”,在当时啊有“医圣”之名。于成龙公元1617年——1684年,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人,清初名臣。官至江南江西总督、江苏安徽巡抚,在二十余年的宦海生涯中有三次被举为“卓异”,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爱戴,康熙皇帝赞誉“清官之一”,逝后追赠太子太保,赐谥“清端”。有《于清端政书》八卷传世。陈廷敬公元1638年——1712年,山西泽州府阳城(今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人,清代大臣,著名学者。历任礼部侍郎、左都御史、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后担任《康熙字典》总修官。雷履泰公元1770年——1849年,山西汾州府平遥县(今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人。中国票号创始人,1823年,创立中国了之一家票号——日升昌,是中国之一家专营存款、放款、汇兑业务的私人金融机构,分号遍布全国30余城,欧美、东南亚各国均有分号,以“汇通天下”著称,各地竞相效仿,全国各大票号达20余家,平遥商帮就有7个,极大促进全国金融流通,加速资本周转,对民族工商业发展啊做出极大贡献。乔致庸公元1818年——1907年,山西太原府祁县(今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人,清末著名晋商,号称“亮财主”。出身商贾世家,资产万贯,清末国不将国,资产外流,一改不治家宅的习惯,耗费重金扩建祖宅——乔家大院,被誉为“清代北方名居建筑的一颗明珠历史上有没有看似毫不相关的两个人却有血缘关系?话不多说,直接进入正题。
两朝帝王说起杨广,很多朋友的之一反应都是两个字——昏君。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大隋好不容易一统天下,可是仅仅经历了两世便亡了国,杨广自然是责无旁贷。而文学和影视作品更是将其塑造成一个六短之君——弑父、夺权、杀兄、霸嫂、奸娘、戏妹……总之除了好事,什么都干。
当初平灭南陈之时,杨广久闻陈后主的两个妃子国色天香,所以特意交代前军将领生擒二妃,高颎这个老狐狸自然知道晋王所想(当时杨广还是晋王),可是随军的李渊称妖女祸国,执意将二女 *** ,因而受到杨广的极度憎恨。不惜制造流言对其进行陷害,一时间李姓官员人人自危,李浑身死,李渊被贬出京。
不甘心的杨广派杀手截杀李渊一家,幸得秦琼所救。而在多年后,杨广要下江南时依旧记得当初的仇怨,于是命李渊在一个月内修建晋阳宫,修不成是办事不力,修成了则是提前修建,图谋不轨,毕竟正常情况下一个月累死也修不完。
于是后面便有了袁天罡驱神造宫殿,李世民拔钉证父清白等一系列故事。
当然了,这些都是小说内容,和历史无关。历史上李渊很得杨坚的喜欢,他和杨广也没有私怨。同时,李渊的母亲和杨广的母亲(也就是独孤皇后)都是昔日北周八柱国之一独孤信的女儿。所以说,李渊和杨广这不同朝代的两位皇帝是至亲表兄弟。
在几年前这或许比较冷门,不过现在知道的人应该已经不少了。
两大诗人提到唐代诗人,大家一定会想到“李杜”,也就是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到了晚唐,又出现一个“小李杜”,指的是前一阵在 *** 上很火的“冷门诗人”李商隐和杜牧。这其中杜甫和杜牧也有血缘关系,只不过有点“稀薄”。
熟读三国的朋友都知道搞定东吴,最终实现三分归一统的晋国杜预。杜甫是杜预四子杜耽之后,算是杜预的十三世孙;杜牧则是杜预少子杜尹之后,十六世孙。所以杜甫和杜牧属于同宗,在数百年前他们的先祖是亲兄弟。
女词人与奸佞毒妇李清照这个名字在我国应该算得上妇孺皆知,大宋首席女词人,即便是男子,在词的造诣上能超过她的也称得上凤毛麟角。著名的“三瘦”风靡一时,更有“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传世佳句,表现出其不屈不挠的气节。当然了,也有一种说法是说李清照做此绝句是讽刺他老公赵明诚的。
如此一位巾帼不让须眉的上上人物,表妹居然是遗臭万年的毒妇!我想大家都知道南宋的精忠大帅岳飞,最后被秦桧、张俊等人合谋害死,冠其“莫须有”之名,而在合谋构陷岳飞的阵营中有一个女人也功不可没,她就是秦桧的妻子王氏,“东窗事发”一语便是由她和秦桧而来。现在的岳庙前还跪着他们夫妇的雕像。
两人的具体关系是这样的,李清照的父亲叫李格非,苏轼的弟子。母亲出身更是不俗,其父是仁宗、哲宗两朝宰相王珪!王珪除了这个女儿,还有一个儿子叫王仲山,王仲山的女儿就是秦桧的妻子王氏,也就是说李清照的母亲和王氏的父亲是亲兄妹,所以李清照和王氏是姑舅表姐妹,关系非常近。我们民间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吗,叫做“姑舅亲,打折骨头连着筋”。
但是或许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历史上没有李清照与秦桧夫妇来往的任何记载。包括李清照和第二任丈夫打离婚官司时,找到的也是亡夫赵明诚的远房亲戚,而不是权臣妹夫,而赵明诚的这位远房亲戚綦崇礼还多次上书 *** 秦桧,俩人是死对头。
除了和王氏,李清照和曾巩、王安石、蔡京都能攀上亲戚,只不过没什么血缘,就不在这里进行讨论了。
八仙与八大家“八仙”和“唐宋八大家”在我国算得上家喻户晓。八仙指的是铁拐李、钟离权、吕洞宾、张果老、蓝采和、韩湘子、何仙姑、曹国舅;而唐宋八大家则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三苏、曾巩和王安石。今天我们说的这对亲戚便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和唐宋八大家中的柳宗元。
照说一个神仙、一个凡人怎么了可能有交集。实际上吕洞宾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全真派祖师,只不过后来被神化了,他的祖母柳氏是大唐礼部侍郎吕渭的继室,而柳宗元是这位柳氏的亲侄子,也就是说柳氏是柳宗元的姑姑,那么吕洞宾的父亲和柳宗元就是表兄弟,这样算来,吕洞宾见了柳宗元是要叫一声“表叔”的。
除了上面说到的,历史上其实还有很多让人意想不到的“亲戚”,比如杨国忠和张易之,张飞和夏侯渊、羊祜等等,就不一一而论了。
{!-- PGC_COMMODITY:{"charge_ *** ":" *** s://haohuo.jinr *** ai *** /views/product/ *** 2?id=3481944198788295418 *** = *** s%3A%2F%2Fhaohuo.jinr *** ai *** %2Fviews%2Fproduct%2F *** 2%3Fid%3D3481944198788295418%26origin_type%3D2003002000%26origin_id%3D85777155145_3481944997752919517%26alkey%3D13_85777155145_0_3481944997752919517_011%26c_biz_combo%3D2%26buyin_track%3DCA0QyYjexb8CGgQIABAAIgAo-tWIxM-5lqkwMAEtitle=%E5%95%86%E5%93%81%E8%AF%A6%E6%83%85\",\"sales\":412,\" *** _type\":4,\"cos_ratio\":49,\"favor\":false,\"in_shop\":false,\"platform_label\":\"小店\",\"h5_ *** \":\" *** s:\\/\\/haohuo.jinr *** ai *** \\/views\\/product\\/ *** 2?id=3481944198788295418origin_type=2003002000origin_id=85777155145_3481944997752919517alkey=13_85777155145_0_3481944997752919517_011c_biz_combo=2buyin_track=CA0QyYjexb8CGgQIABAAIgAo-tWIxM-5lqkwMAE\",\"selling_point\":\"\",\"coupon_amount\":0,\"captain_coupons\":null,\"elastic_title\":\"中国通史\"}","commodity_id":"3481944997752919517","detail_ *** ":"sslocal://webview?swipe_mode=1 *** = *** s%3A%2F%2Fhaohuo.jinr *** ai *** %2Fviews%2Fproduct%2F *** 2%3Fid%3D3481944198788295418%26origin_type%3D2003002000%26origin_id%3D85777155145_3481944997752919517%26alkey%3D13_85777155145_0_3481944997752919517_011%26c_biz_combo%3D2%26buyin_track%3DCA0QyYjexb8CGgQIABAAIgAo-tWIxM-5lqkwMAEtitle=%E5%95%86%E5%93%81%E8%AF%A6%E6%83%85","goods_json":"{\"original_pr *** \":49,\"pr *** \":49,\"real_ *** \":\" *** s:\\/\\/haohuo.jinr *** ai *** \\/views\\/product\\/ *** 2?id=3481944198788295418origin_type=2003002000origin_id=85777155145_3481944997752919517alkey=13_85777155145_0_3481944997752919517_011c_biz_combo=2buyin_track=CA0QyYjexb8CGgQIABAAIgAo-tWIxM-5lqkwMAE\",\"shop_goods_id\":\"3481944198788295418\"}","img_ *** ":" *** ://p26- *** .ecombdimg *** /obj/temai/58d79def5c567d006f75898550cb48dewww800-800"," *** _type":4,"origin_pr *** ":"","pr *** ":49,"promotion_id":"3481944997752919517","promotion_source":4,"source":"精选联盟","title":"《中国通史》上下册烫金珍藏版 吕思勉著 全本注释通俗易懂读历史"} --}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