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玨:二玉相合爲一玨。凡玨之屬皆从玨。瑴(
),珏或从㱿。古岳切。
【譯文】:玨,兩串玉倂合起來就是一玨。凡玨的部屬大都从玨。瑴(jué),玨的或体字,从㱿(què)声。
【构字解读】:
玨,也作珏,会意字,是同体会意。由甲骨文看像放在一起的两串玉,即两玉相并成一对是谓玨(珏)。瑴(jué)是玨的或体字。
玨字很少用到,古代主要是指玉珏,玉制的装饰品,为环形形状,有一缺口。主要是被用作耳饰和佩饰。小玉珏常成双成对地出土于死者耳部,类似耳环,较大体积的珏则是佩戴的装饰品和符节器。
玉珏跟玉玦有点相似,都是圆形,中间有孔,肉质部分有缺口。从文字看珏左右两边都是玉,所以是成对出现的;而玦只是单块。珏体积小一些,一般用于女主耳饰,玦比珏大一点,一般为男子佩戴于腰间。珏要薄一些,玦则厚一些,甚至做成柱状玉玦。《孔颖达疏》记载:“玦,钩弦也。“在射箭时,一手持弓搭箭,一手以玦勾弦,以求拉力达到极致。
【字义的演变源流图】:
自古至今没有变化,就是两玉相并,一对玉器。
【例字】:
班bān:分瑞玉。从从刀。布還切
班,会意字,始见于西周金文。其古字形像以刀将一块美玉从中分切开,以作信物(瑞玉)。后来将刀改写成立刀,固定为现在的”班”字。所切开后的玉大小形状相似,对人也是按人数分开重组,一般情况下每组人数相同或接近,对于学生是谓班级,对于工厂分为早班、夜班等,对于士兵指基层组织单位。后又引申为动词分开、分发、铺开、排列、颁布、调用军队等。
【例句】:
原文:辑五瑞。既月乃日,觐四岳群牧,班瑞于群后。《尚书·舜典》
译文:聚敛了诸侯的五种圭玉,选择吉月吉日,接受四方诸侯君长的朝见,把圭玉颁发给各位君长。
原文:声子将如晋,遇之于郑郊,班荆相与食,而言复故。《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译文:声子打算去到晋国,在郑国郊外碰到了他(伍举),把草铺在地上一起吃东西,谈论回楚国去的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