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训:三分醉,七分饱,八分待人刚刚好

古训:三分醉,七分饱,八分待人刚刚好

访客 2025-07-10 婚姻配对 306 次浏览 0个评论

民间流传下来的老话儿,都有其存在的意义,是老祖宗们的生活智慧。口口相传,只有精华才被流传下来。

千百年来相传的智慧,都在劝人们越糊涂,越轻松,而不是越精明,越幸福。

现代的人,很多不快乐都是因为活得太清楚了,友情里有多少摩擦,爱情里有几本旧账,都刻在心里。觉得老祖宗的那份“糊涂劲儿”,已经落伍了。

但不是所有的事,都被人念念不忘。有可能你哪天提起一件“难忘”的事,对方其实一点印象都没有。记着的是你,纠结的也是你。

其实糊涂点,不仅是放过别人,更是放过自己。

01

三分醉喝酒的时候,三分微醉的感觉最好。喝少了,会不尽兴;喝多了,对于人的身体和精神反而都没有好处。适当喝点小酒,让自己从乏味无趣的生活中暂时解脱出来,带着一点轻飘的感觉,翱翔在自由的思想世界,获得一点额外的愉悦,这是喝酒的艺术,也是一种不错的解压方式。孔子年轻时曾经向老子请教做人的道理。老子告诉孔子:“君子盛德容貌若愚。”老子告诉年轻的孔子,一个品行高尚的君子非常懂得内藏道德,而外表看起来好像是愚蠢迟钝。愚蠢迟钝,就是要带三分醉,不要什么都算计清楚,不要什么都看清楚。“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凡是看得太过清楚明白,反而不是好事。因此,生活中要学会守愚,糊涂,待人接物不妨带上三分醉。人生要守愚,要糊涂,但也要把握一个度。三分醉,微微好。醉的多了,就成了真愚、真糊涂了。

02

七分饱

很多花不要浇水太勤,当叶子稍稍有些打蔫的时候再浇水更好。吃饭的时候,七分饱的满足感觉是最舒服的。

孔子主张“食勿求饱”“节食安胃”。食勿求饱,节食安胃,微饿,才守得住健康。

七分饱,三分饥,口中是意犹未尽的余香,腹中是恰到好处的满足。

人生也是一样,保持适度饥饿,是一种人生智慧,凡事都应该有“七分饱”的分寸。

老子说:“大成若缺。”

《西游记》中孙悟空也说:天地本不全。

曾国藩也一直用这个道理告诫自己,“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他把自己的书斋命名为“求缺斋”,以警示自己万事求缺,“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

七分饱,就是告诉我们不要苛求圆满,凡事要留有余地。

便宜不可占尽,要学会分利给别人;话不可以说尽,事不可以做尽,要留下退路给自己。

正如南宋士大夫王伯大《四留铭》里说:

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

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

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

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

转载请注明来自子寅国学算命网,本文标题:《古训:三分醉,七分饱,八分待人刚刚好》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06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